湖南大学生网

我国粮食国际贸易及其全球影响

2010-12-24 22:23| 发布者: 伽奇·胡| 查看: 144| 评论: 0

  除“新大陆”国家之外,一般的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其粮食贸易结构的演变可以表述如下:在工业化初期,农业人口和农业增加值的比重都很高,农业具有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农产品出口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剩余是工业投资的主要来源,国内工业受到保护,处于工业产品的进口替代时期,城市利益集团主导对外贸易决策。在工业化中期,城市人口和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转向工业,工业进入出口导向时期,农业比较优势下降或丧失,农产品开始进口。贸易自由化加强。

  国内市场上工业和农业处于平等竞争状态。在工业化后期,农业人口和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很小,国内具有了保护农业的经济条件,同时农业利益集团的组织化程度和谈判能力大为提高,农业受到保护。这一阶段,或是农产品由进口转为出口,如西欧国家;或是农产品继续进口同时国内农业结构升级,如日本和韩国。

  三 粮食需求、产出与进口的长期趋势

  1 中国粮食需求的长期趋势

  国际经验:对世界上100个国家1990年的人均收入与人均谷物使用量进行发现:

  一、64%的国家其人均GNP低于3000美元,而人均谷物使用量低于350公斤。

  二、当人均谷物使用量超过350公斤以后,人均谷物使用量对人均GNP的变化不敏感;随着人均GNP的增加,人均谷物使用量增加得极为缓慢。

  三、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或前社会主义国家与人均GNP相当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相比,它们的人均谷物使用量远远地高于后者。我利用这100个国家1990年的人均收入与人均谷物使用量的经验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人均GNP与人均谷物使用量的经验公式。1990年中国的人均谷物使用量为357公斤,用上述公式反推可知对应的人均GNP为3900美元,是1990年实际人均GNP(370美元)的10.5倍。

  从上述出发,我得出三条重要的推论:

  一、由于在相同的人均收入水平上,主义国家的人均谷物使用量远高于非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其未来的人均谷物使用量将远低于不进行这种转轨的情况,即市场化改革将降低中国未来的人均谷物需求水平。

  二、如果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快速而且彻底,的惯性不大,再考虑到中国相对于现有的人均GNP水平已经很高的人均谷物使用量,那么可以推测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的人均谷物使用量不会有较大的提高。

本新闻共9页,当前在第7页 1 2 3 4 5 6 7 8 9

关键词:国际贸易的毕业论文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国际贸易类毕业论文

上一篇:论中国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思考

下一篇:中美国际贸易关系毕业论文

论文中心

最新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大学生要找工作,就上湖南大学生人才网..
长沙理工大学自考在线报名咨询!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广告投放|手机访问|无图访问|联系我们|湖南大学生网 ( 湘ICP备10000310号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部份内容来源网络和网友发布,供大家交流学习参考之用, 版权归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Powered by 5+7WorkRoom System by Discuz!X2

© 2008-2011 XunNets.co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