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生网
湖南大学生网 首页 资讯 校园资讯 怀化学院 查看内容

《光明日报》:摒弃同质化 打好“地方牌”——怀化学院特色办学素描

2010-12-23 22:17| 发布者: 伽奇·胡| 查看: 110| 评论: 0

:2010-12-17 14:45:21

怀化学院是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在日趋激烈的高校竞争中,怀化学院坚持从地方实际出发,不断挖掘地方特质文化内涵,另辟蹊径,探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地方、服务地方,逐步走出了一条“地方性”特色办学之路。

——怀化学院特色办学素描

周 文 唐志为 李沅和 卢宗旺

地方文化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1月5日,怀化学院体育系教师李奕霖根据侗族民间体育游戏“打飞棒”创编的体育表演节目《打燕棒》,在湖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中一举夺金,并将代表湖南省参加明年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齐裕湘自从参演了《打燕棒》,就迷上了侗、苗文化,常在网络、书籍上查阅相关资料,周末还相约同学到苗乡侗寨采风考察。在该校像齐裕湘这样迷恋少数民族文化的学生不在少数。

怀化学院2002年升本以后,在短期内要完成“师范性向综合性转变,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变”,党委一班人深入研究校情,确立了艺术类学科专业建设“走民族化道路”、“树立民族化办学特色”的办学定位,立足怀化拥有侗、苗、瑶等46个少数民族丰厚的文化资源,“靠山吃山”。

怀化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实现了民族民间文化的“课程化”。 艺术设计系开设了“手工竹编工艺”课程,常年聘请湘西地区竹编工艺第十八代传人李盛国先生任教。体育系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表演”课程。美术系设置了“沅江石雕刻”专业方向。音乐系定期组织学生到侗苗山寨采风,作为必修课计入学分。

怀化学院注重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基地化”。现已拥有“湖南和平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中国大学生龙狮运动培训基地”、“湖南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训练基地”等一大批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为怀化学院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湖南和平文化研究基地”通过深入挖掘抗日战争芷江受降这一全国独有的历史资源,把“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及“和平文化论坛”打造成蜚声海内外的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平台,“和平文化”现已成为怀化市乃至湖南省参与国际交流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怀化学院提倡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教学“成果形态化”。目前,该校“侗族民间节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等三个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一大批地方文化研究学术专著出版,地方人物研究仅吴波教授主持的“满朝荐研究”就出版了两本专著。怀化学院发扬和创新“湘西画派”本土艺术,拨巨资修建了以自己的教师、著名画家易图镜的名字命名的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易图镜美术馆”,这在同类院校中十分罕见。体育系在2007年第三届中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上,获专业组男子舞龙规定套路、“女子荷花龙”等四个项目冠军。2005年,音乐系创编的侗族舞蹈《咯罗打打》获全国第五届校园春节联欢晚会金奖,随后代表湖南省参加“日本爱知世博会”演出。音乐系编排的侗族大型原生态歌舞《哆嘎哆吔》参加2006年湖南省艺术节比赛,获省文化厅“田汉新剧目奖”、“田汉音乐创作奖”;2008年,合唱《苗族歌鼟》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怀化学院巧打地方文化牌,凸显办学特质,培养了大批地方特色人才。

《侗苗大歌》参加2009年教育部主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

地方科研牌: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为地方服务是地方院校的天职”,这是党委书记胡建教授在强调“科技研究与服务地方”的重要性时,经常提及的一句话。怀化学院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都明确要求教师将科研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寻求对接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怀化学院无论是师资、设备还是科研水平,与省城一些同类院校相比存在差距,与“211”、“985”学校相比差距更大,客观条件和教学型大学的定位决定了怀化学院只能走“地方科研”之路。

“打基础”。学校一方面加大对理工类学科经费的投入,加强硬件建设。近年来已建成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8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1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3个校级研究所,仪器设备总值超亿元;一方面大力引进科研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人才,组建科研团队,提升科研实力。生命科学系吴镝教授原为黑龙江省轻工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多次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2007年,学校领导谭伟平、佘朝文赴哈尔滨将吴镝教授“请”进了怀化学院。吴镝来到怀化学院后,不仅促进了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而且由他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发的“黑啤”,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找项目”。怀化学院主动加强与怀化市各县市区政府、科技局及各大企业联系,实施校县、校企合作。

2009年,怀化学院与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县合作协议,开展了包括人才培养培训、科技服务、学生顶岗实习、决策咨询在内的全面的校县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麻阳县委书记蒋丙生评价校县合作是教育思想的一次回归,是一个开放式的办学模式,通过这个模式必将实现校县“双赢”。

怀化学院与当地企业联合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与湖南补天药业有限公司建立了“民族医药研究与开发”合作基地,为湖南省“十一五”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与怀化市明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多层滚动码新型汽车遥控无鈅门禁系统”合作基地;与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中药制剂工程与质量控制合作基地”;学校还成立了华鼎装饰设计公司,为怀化地方及周边城市完成了20余项大型项目的装修设计施工,社会反响良好。

“出成果”。近几年来怀化学院主持承担了服务地方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90余项。正在实施的应用性项目50余项。获得服务地方的各级各类成果奖4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成果奖9项。出版学术专著68部,发表论文4000余篇。生命科学系伍贤进教授利用“谱效育种方法”选育了“湘白鱼腥草”新品种,鹤城区杨村村民栽种“湘白鱼腥草”面积累计达7万亩,创产值超过3亿元。此外用该品种开发的鱼腥草注射液新产品,累计产值8亿元左右。

日前,怀化市市委、市政府下文,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立足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做好与怀化学院产学研用合作,建立校地、校企合作机制。

怀化学院充分发挥高校“智力库”和“助推器”的作用,因地制宜,“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唱出了特色,真正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之中。

美术系教授、著名花鸟画家易图境给学生作创作示范。

地方人才牌:既能“顶天”更要“立地”

怀化学院,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居然培养出了“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中科院院士席南华、原国家妇联副主席莫文秀、加拿大女皇大学终身教授贾宗超、著名作家王跃文、著名歌唱家陈思思等一大批知名人物,令同类院校刮目相看。究其原因,这与怀化学院长期奉行“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战略是分不开的。

所谓“顶天”,是指学校鼓励学生科研,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鼓励有志深造的学生考研。怀化学院坚守“地方院校本科水平不能降低”的底线,因材施教,鼓励“地方人才闯世界”。近3年来,学校在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大奖200多项。怀化学院毕业生考研率连续五年位列湖南省同类院校第一。以生命科学系为例,该系2008届毕业生121人就有70人考上研究生。

所谓“立地”,是指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让毕业生走向广阔的农村、基层,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在具体措施上,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两手抓。

“走出去”,怀化学院要求各系部根据专业特点加强与地方的联系,拓宽育人渠道。中文系广播电视专业与怀化电视台合作,承办了怀化电视台《新农村》栏目;外语系与芷江县共同建立了“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翻译人才培养基地”;人文教育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政府绩效评估、怀化市经济统计、怀化市人均收入水平调查等领域与国家统计局怀化调查队展开长期合作。怀化学院与麻阳等县市的全面合作正是为了实现“立地”的目标。

怀化学院还实施了“社区服务彩虹工程”。节假日以系部为单位组织学生到社区街道办事处实习,参与社区信息化管理、参与社区文化公益活动、参与社区扶贫帮困工作等。

“请进来”则是将企事业单位卓有成就的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请进学校,担任“客座教授”。从2009年开始,怀化学院专门聘请了一批社会成功人士担任大三、大四学生的“社会导师”,怀化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杨绍祥等几十位成功人士担任了首批“社会导师”。怀化学院还将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所请进学校,推进学校“1+X”工程建设。“1+X”是指学校积极倡导每个大学生除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外,还要围绕专业取得一至多个职业资格证。

近年来,怀化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并且涌现出大批受社会欢迎的愿意为基层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人文教育系07届毕业生龙青,经过近3年的自主创业,现已成为一家拥有资产上千万企业的董事长;艺术设计系08届毕业生卓广,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扎根基层,带领村民开创了一条致富发展之路。今年11月份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之星”,受到了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的接见。

院长谭伟平教授指出:“打造地方牌,既要‘守成’,更要‘出新’。”在新的历史时期,怀化学院为进一步贯彻“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战略,2007年又推出了“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即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融学生“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职业迁移能力”为一体;人才培养途径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该模式的推行,已取得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地方院校服务地方,这是怀化学院矢志不渝的追求。他们通过打好“地方牌”,找到了克服“千校一面”,摒弃同质化的途径,正朝着建设“水平高、影响大、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标奋进。

(标题书法 李沅和)

(发表于 《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6日 第七版)

最新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大学生要找工作,就上湖南大学生人才网..
长沙理工大学自考在线报名咨询!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广告投放|手机访问|无图访问|联系我们|湖南大学生网 ( 湘ICP备10000310号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部份内容来源网络和网友发布,供大家交流学习参考之用, 版权归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Powered by 5+7WorkRoom System by Discuz!X2

© 2008-2011 XunNets.co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