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生网
湖南大学生网 首页 资讯 校园资讯 湖南师大 查看内容

张国骥:文化建设年轻人一定能扛起大旗

2011-10-25 20:02| 发布者: 伽奇·胡| 查看: 72| 评论: 0

摘要: 10月22日,长沙晚报记者就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采访了校党委书记张国骥教授,并在10月24日的长沙晚报B3版上以“文化建设年轻人一定能扛起大旗”为题,对采访进行了报道。现将报道全文转载如下:     文化 ...
10月22日,长沙晚报记者就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采访了校党委书记张国骥教授,并在10月24日的长沙晚报B3版上以“文化建设年轻人一定能扛起大旗”为题,对采访进行了报道。现将报道全文转载如下:


  
  文化建设年轻人一定能扛起大旗
  
  ——对话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国骥教授


  
  【采访日志】10月22日 晴 湖南师范大学
  
  【存档号:NO.034】
  
  【人物簿】
  
  张国骥,湖南湘阴县人,史学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曾为美国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级重要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报刊上公开发表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论文多篇,引起广泛关注。代表作有《现代公共关系》、《元史诸王表笺证》、《论美国的教育理念》等。
  
  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热烈反响。大学,作为文化传承发展的“龙头”,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国骥教授。

 


  
  建设文化强国需中西并蓄


  
  记者:在努力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您认为中国目前文化发展上,在哪些方面尤需关注?
  
  张国骥:强国必先强教育。对大学,尤其要重视。大学是什么?北宋大儒张横渠在谈及人类教育最高向往时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现在的话来说,大学就是创造和保存人类文明的场所,是培养智者的地方,是人类精神资源传递和知识创造的最佳学堂,是充满创造和创新的具有独立品格的思想熔炉,是拒绝庸俗、呼唤社会良知、引领社会前行的精神家园。因此,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命题中的应有之义。
  
  个人认为,建设和发展大学文化,有这么两个问题很重要。第一,要立足于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二,我们要特别注意近代以来的世界优秀历史文化。这是一个基点。如果完全遵循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不吸取现在全世界的文明成果,那是不行的。事实上,中国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做的也是这样的事情。
  
  以办大学来说,民国时候的蔡元培、梅贻琦等著名的教育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同时吸收西方文明的精华,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切入点来办大学。要把这个点找到,不仅需要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还要有广阔的世界视野。抛开中国的历史文化,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就没有根,但完全搞自己的一套,又将难以适应世界潮流。


  
  大学文化建设重在精神熏陶


  
  记者:在您看来,文化强国中的大学文化建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张国骥:大学文化是以高等学府为载体,由师生员工传承、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外显的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基础,内隐的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规范的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保障,独特的行为文化是大学文化的表现。
  
  每一所大学都应当有自己的文化建设。大学的功能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科学研究,第三是服务社会,第四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所有的功能从实践上来说,文化建设全覆盖,全渗透,比如物质文化,大至教学楼,小至一草一木,都需要体现一种大学氛围和精神。比如精神文化,校训、校歌等要与培养人的道德感、责任感、使命感紧密相关。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使文化的育人功能真正内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记者:有人认为现在的80后、90后年轻人浮躁,难以担当继承发扬中国文化的重任,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张国骥:我不担心。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这是我经常与年轻人打交道得出的结论。在最近的假期里,我把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本都浏览了一遍,发现其中收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篇章。只要他们很好地消化其中的内容,我认为他们在继承中国文化方面是没有问题的。这些年轻人有很多优点,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善于交际,接受能力强,对现代的东西敏感,没有条条框框,他们比我们那一代人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他们是能够肩负起建设好和发扬好中国文化的重任的,这一点,我坚信不疑。当然,年轻人进入社会后,面临着工作、生活等压力,在他们身上,往往出现所学和现实矛盾的地方。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还是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产生了脱节,造成了相互冲突和消解。这个问题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大学文化建设,坚守心中的良知最重要


  
  记者:您到过西方很多国家,从比较角度而言,您认为中国大学文化建设需要加强的主要是什么?
  
  张国骥:办好一所大学,全世界公认的一点是,学校必须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培养好学生,这一点,我们不如西方。此外,学术自由是必需的,学术的天职是探究真理,探究真理没有自由就不会有创新。我们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学要探讨学术,追求真理,需要自由思考、自由探讨、自由辩论,才能有创新。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讲的大学办学自主权,我们现在做得还不太好,干扰比较多。我们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还没有落实好。还有就是温家宝总理说过的:“让教育家来办教育。”只要我们真正做好这些,我们的学校就能张扬个性,各具特色,百花齐放。这应该是我们发挥文化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由之路。
  
  记者:建设文化强国,对我们的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怎样的具体要求?
  
  张国骥:大学文化建设,模式上要着眼国际视野,文化上要注重开放包容,价值观要走向普适伦理,规则上要接轨国际惯例。个人认为,优秀的大学文化应该是高雅的文化,开放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创新的文化。这里说的“高雅”,不是曲高和寡,不是要将大学从社会组织中孤立出来,是要彰显大学特立独行、引领社会的精神标杆特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大学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一方面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
  
  很多历史悠久的世界名校积淀了独特的文化特质。这不仅给人以无声的熏陶,更使大学青春常在。优秀的大学是不会倒下的,她将永远健康前行。大学文化反映到我们的学生身上,要求他们走出去不仅是一个文质彬彬、谈吐大方、举止得体的文明人,一个有责任心和道德感的人,一个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人,还是一个有人文情怀的人。在历史的过去,野蛮曾经是一种力量,现在,文明是一种力量。一个文化高度发展的国家,必然也将发挥出文明的巨大力量。
  
  记者:那么,提升大学的文化品质,您认为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
  
  张国骥:方式很多,内容也很多。从一个公民的眼光来看,落实到每一个人,首先要坚守心中的良知。做人要有道德感和责任感,要有对于真善美的渴望,对假恶丑的厌恶。一个知识和良知占主导的社会,就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就是一个有文化影响力的社会。其次需要阅读。我说,判断基本条件相同的两个人的未来发展,有阅读习惯的人和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在5年之内就可以看出很大的差别。这也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所以,要真正做到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吸取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阅读是基本功。我们不仅要在学生群体中提倡阅读,还要使全社会都参与到大力促进阅读习惯的社会重任中来。其实,我们少打一点牌,少一点吃吃喝喝,少一点人际交往,我们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大学生要找工作,就上湖南大学生人才网..
长沙理工大学自考在线报名咨询!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广告投放|手机访问|无图访问|联系我们|湖南大学生网 ( 湘ICP备10000310号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部份内容来源网络和网友发布,供大家交流学习参考之用, 版权归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Powered by 5+7WorkRoom System by Discuz!X2

© 2008-2011 XunNets.com

回顶部